路得記記載三個人的故事:拿俄米,她媳婦(兒子瑪倫的妻子)路得,和以色列財主波阿斯。

拿俄米顯然認為自己年事已高,催促兩位年輕守寡的兒婦去另覓新生活(一9)。路得這位年輕寡婦是摩押人,她卻願意用餘生來服伺以色列婆婆,並且接受了以色列人的神;兩個婦人在故事中占著重要的位置,但拿俄米亡夫以利米勒的近親波阿斯,也必須願意承擔新的責任。拿俄米不但期望他把瑪倫的遺孀路得娶過來,還希望他贖回死者的產業,而那產業最終可能不會屬於波阿斯的。波阿斯先向一位更近的親屬詢問他是否願意來承擔這事,但被拒絕了,因這位近親考慮到這樣做會危害自己的產業(四6)。波阿斯寬宏地承擔了這家族的責任,縱然他可能要付出重大的代價;他在伯利恒城的眾民和長老的認可下擔起這責任,他們都祈求神賜福給波阿斯,使他在社群中興旺,並路得為他生兒育女。

撒母耳(上、下)記也記載三個人的故事:先知撒母耳,以色列最後的一位士師;掃羅,以色列第一個神所立的君王,但至終卻被神廢棄了;以及以色列最偉大的君王大衛。雖然大衛一生飽經憂患,卻統一了以色列的十二支派,建立了以色列王國,並將國都建立在耶路撒冷。並且讓人遙望看見那將要來的一位最終理想君王,彌賽亞。撒母耳記不單記載了這些事情怎樣發生,並且也說明它們為何發生。故事中出現了許多人物,各人有不相同的動機。但對聖經作者來說,更重要的是神在這千絲萬縷的人類歷史中的計畫和行動。

而路得記和撒母耳記的連接在於這個外邦(摩押)女子路得。透過路得和波阿斯的兒子俄備得,生了兒子耶西和孫兒大衛(太一5,6)。因此,神永遠的旨意得以成就。神接受了拿俄米、路得和波阿斯的愛和順服,並把它溶入其永恆的旨意中,那就是「愛我守我誡命的,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」(申五10)。彌賽亞也因而得生於這個家庭後代(太一5,6、16;路三23-31)。